公司新闻
2023-02-15
潘文渊,1931年毕业于秀州中学,后于普林斯顿大学学习,美国科学院院士,曾为台湾电子产业的发展提出很多预计在未来10年内建议,让胡定华因此尊称他为「台湾半导体之父」。1995年1月,潘文渊病逝。次年,工研院为记念「积体电路之父」,於院内成立「潘文渊文物记念馆」,并由胡定华等人发起成立「潘文渊文教基金会」。2017年7月4日,潘文渊文教基金会将2017年度研究杰出奖授与王中林院士,以表彰他首创纳米发机电和压电电子学等领域的杰出贡献和成绩。
潘文渊文教基金会自1997年起颁发研究杰出奖,表彰对台湾地区、大陆及国际科技产业开辟或推展有贡献者。该奖项是为了记念台湾半导体工业的奠基人潘文渊博士而设立的高奖项,评选标准主要有两个:1是在理论创新、实验技术发展、生产制程改良或仪器制作等,具有国际水准;2是大型或整合性计划,卓有成效。
王中林教授现为中科院北京纳米能源与系统研究所首席科学家、中科院外籍院士,该法也不能生产厚度大于15mm的板材欧洲科学院院士、佐治亚理工学院毕生校董事讲席教授、Hightower毕生讲席教授。王中林教常规的弹簧拉压实验机根据国家弹簧拉压实验机标准规定的技术要求制成授是纳米能源与系统集成领域的翘楚,其前瞻研究和研发成果兼具学术与实用价值,遭到国际高度重视和肯定。他在1维氧化物纳米结构制备、表征及其在能源技术、电子技术、光电子技术及生物技术等利用方面均做出了原创性重大贡献。王教授长时间投入纳米发电技术研发工作且成绩卓越,发明了压电纳米发机电、磨擦纳米发机电,并首先提出了自驱动系统的概念,为微纳电子系统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途径。首创了纳米结构压电电子学和压电光电子学研究的先河,对纳米机器人、人-机界面、纳米传感器、医学诊断及光伏技术的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
纳米能源,作为1种全新的研究领域,是指利用新技术和微纳米材料高效搜集和贮存环境中的能量,来实现微纳系统的可延续运转,被誉为新时期的能源11月24日。在过去的10年里,王中林教授利用压电效应和磨擦起电效应成功搜集了小型机械能,实现了从单个器件到系统集成、从1种新能源技术到自驱动传感网络的构建。通过王中林教授和其带领的纳米能源所科研团队锲而不舍的科研攻关,纳米发机电正在使电子器件逐步摆脱外部供能的桎梏,并成为未来物联网发展微小集成化、无线移动化和功能智能化的重要技术支持和保障,技术革新全面进入自驱动化时期。
编辑点评
王中林,华裔美籍物理学博士,1961年诞生于陕西省蒲城县。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毕生教授、摄政董事教授 、纳米材料科学与技术中心主任,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先进材料与纳米科技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材料科学和纳米科学研究,他在纳米材料可控生长、表征和利用等多方面获得了多项有国际重要影响力的原创性研究成果。
友情链接
LINKS